标题图
广州新答卷 | 老城文化出新,赋能发展出彩
2020-10-20 07:06 广州日报客户端

文化新答卷

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近日,“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成为全国非遗旅游代表的12条线路之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经典。广州这些层叠的历史似乎正无形地化入今日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而那些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也在人们的努力下愈加明媚。

广州首个非遗街区永庆坊

理论:线上线下组团学习

为把思政课讲实讲活,今年,广州从有关部门、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里抽调12名宣讲员,组成市委宣讲团。各区也成立了区委宣讲团、宣讲小分队。截至9月底,市委宣讲团分赴各区、市直各单位开展宣讲110场,区级宣讲团和基层宣讲分队深入城乡基层一线宣讲280余场次。此外,广州聚集了新时代广州专家学者、思政教师、基层百姓、青年先锋“四个100”人才队伍力量,借助遍及城乡的270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市属“新花城”“微社区e家通”“花城+”融媒体平台和11个区融媒体中心等阵地资源,策划制作了丰富的宣讲视频和文艺节目展演,开展相关活动2000余场。

红色:深挖历史资源财富

广州的红色资源密度之高,全国罕有。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地铁一号线中山路段,一个站就是一个高考红色知识点,更不用说,总计600多处的红色资源点分布全城。近年广州对这些宝贵财富的挖掘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效果明显。去年以来,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冼星海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场馆,共开讲“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1142场,上演了227场生动鲜活的“红色展演”,接待学员达9万余人,吸引了近百万观众入场参观。

非遗:持续深耕文旅融合

广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时光刻印在西关的百年骑楼上,也刻印在古村晒了无数遍底泥的荷塘里。将古老资源与现代生活对接,以当代观念激活老城活力,是这些年广州文旅融合努力的方向。今年8月,广州首个非遗街区——永庆坊非遗街区正式开市,集非遗大师工作室、体验互动、展示、培训和销售于一体,街区所在的西关永庆坊片区同步打造为国家4A景区,成功地将非遗与旅游,诗和远方定格。广州还推出20多条广州非遗体验游路线——海珠区琴心之旅、西关十三行非遗游、地铁沿线非遗游、“广式生活一天”体验游……新老一线相牵,激发城市活力。

服务:加强供给做好基建

另外,广州着力强化文化服务辐射功能,加快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省“三馆合一”、市“三馆一院”项目扎实推进。加强文化供给,两年来创作话剧《林则徐》等各类艺术作品167项,舞剧《醒狮》获“荷花奖”。擦亮“粤韵广州塔”活动品牌,广州塔开设非遗展览专区、每周六晚推出粤剧名家演出等公益活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有机融合。提前完成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目标,全民阅读指数全省第一。全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9年文明城市测评获全国第六、全省第一。

产业:逆势回升彰显韧性

2020年,广州市文广旅局推动市政府与中国旅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九龙湖生态度假区、广州北站免税综合体等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约245亿元,这是疫后文旅项目第一大单。10月1日-8日,广州接待市民游客1406.64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6.96亿元,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75.09%。可喜的数字折射出广州文旅产业的韧性,也反映出人们对广州的信心。

2019年,广州有网易、唯品会、三七互娱、欢聚时代、汇量科技、多益网络、世纪龙(21CN)、荔枝等8家互联网文化企业入选2019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排名全国第三。到2019年底,广州市有近400家动漫企业,涵盖了动漫制作各个链条和环节。

构建理论宣传主阵地

建立理论专家、思政教师、基层百姓、青年先锋“四个100”宣讲队伍,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707个。设立10个学校思政课教学点,推进红色文化走进校园。

“学习强国”广州学习平台上线运营,全市实现“学习强国”在职党员注册全覆盖,注册用户全省第一。

彰显红色文化主基调

初步形成了以4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6个红色旅游A级景区、30个广州党员教育基地和7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骨干的广州红色旅游景区体系。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动工,中共三大研究中心挂牌成立,2019年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突破2500万人次。

焕发岭南文化新魅力

用“绣花功夫”精细完成沙面、恩宁路、北京路等6大历史文化片区改造。创建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永庆坊期完成活化开放。“广绣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入选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

提升文化服务新品质

加强文化供给,两年来创作话剧《林则徐》等各类艺术作品167项。

提前完成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目标,全民阅读指数全省第一。全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9年文明城市测评获全国第六、全省第一。

催生文化产业新动能

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2017年的2148家增至2019年的2826家,增长31.6%。数字文化产业成为超千亿级产业,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从2017年的5.4%提高到2019年的6.8%,文化装备制造业全国领先,舞台灯光、音响产值约占全国一半。两年来新增上市文化企业14家、累计40家。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卜松竹、沈亦霖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廖雪明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叶碧君

createtime=160314878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