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
她的事迹将进广州课堂,华工也要以她命名支教团
2020-07-08 22:14 广州日报客户端
摘要:“新时代青春之歌——广州市学习李莎同学先进事迹座谈会”传递向善情感、向上力量

年轻的生命、最美的青春,永远定格在大山深处的支教路上……5月9日,在广西龙胜县龙胜小学支教的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李莎,遭遇车祸不幸去世,事迹传颂,感动无数人。7月8日下午,广州市召开“新时代青春之歌——学习李莎同学先进事迹座谈会”,专家、学者、同学等相聚交流,在交织着掌声与泪水的分享过程中,传递向善的情感、向上的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

爱美的普通女孩,传承不息的时代精神

“如果没有意外,李莎同学将与其他11位同学于这个七月结束支教,返回母校。”忆述学生过往,陶韶菁一直语带哽咽。在她眼中,李莎也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爱美,爱穿裙子,享受青春如夏花之灿烂时带给我们的美好。”

陶韶菁表示,出生在四川省平昌县小镇的李莎自小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非常认真刻苦。16岁那年,她以四川达州通川区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华工。抱着帮更多孩子走出大山的初心,她成为国家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投身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展支教工作。为什么这样选择?面对镜头的李莎曾回答说:“我觉得我们内心需要一个方向,我们要找到自己心的所属,才能更加坚定地向前走。”母亲提醒她西部条件艰苦,她说:“我是大山里面长大的,我会坚持,我会刻苦。”

在教学上,李莎虚心学习,成长为一个在校园里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在服务中,李莎默默奉献,成长为同事眼里的多面手、队友眼中的“莎姐”——这是陶韶菁对李莎的评价。她记得,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家人怕李莎有危险,劝阻她不要提前去支教点。李莎的态度很坚决:“我回校可以为小学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些事情。”于是逆行回到龙胜小学。

“如今,李莎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她深爱的土地上,把青春的赞歌唱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而她那明媚的笑容将永远留在大家心中,她的精神将一直延续下去。”陶韶菁表示,在李莎的背后,还有着18000余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这场“青春接力”中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陶韶菁说,再过几天,华南理工大学新一届20多名研支团成员和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将继续奔赴广西龙胜和西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他们将会以“李莎支教团”的旗帜和名义,继续李莎投身西部、奉献支教的事业,将以李莎为代表的时代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华南理工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玉越:

“我们及接下来的志愿者将继续她未尽的事业”

座谈会上,看到视频中播放着李莎的音容笑貌,王玉越不停地流着眼泪。“莎姐不仅是我的队友,更是我的好朋友、好姐妹,我和她一起经历了很多,那些事情还历历在目。”

王玉越回忆道,夏令营期间,有一个小女孩经常会突然哭闹、逃课。“莎姐主动走向那个女孩,蹲在她的旁边,以朋友的方式和她面对面地聊天,陪伴她,帮她扎辫子,整理衣服,没想到这个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莎姐,怎么也不肯和莎姐分开,慢慢地,我们能从这个女孩的脸上看到笑容了,她上课也变得更认真了。”

随后,李莎和王玉越还进行了一次家访活动,第一家就去了这个小女孩的家。“大中午的,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一路上小女孩牵着莎姐的手几乎没松开过。”通过家访,李莎对小女孩的性格成因有了更多了解。王玉越以为家访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没想到之后李莎天天坚持送孩子们放学。

“她能够细心关注孩子们的情况,并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提供春风化雨的帮助,这一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王玉越说,“她是我们队伍更是全体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优秀代表。我们及接下来的志愿者将继续她未尽的事业,将志愿之声传递,使山谷回声永不消逝。”

羊城青年先锋宣讲团代表邓双全:

大山深处人,支教青春歌

“四川小孩渴望走出大山。”和李莎一样,邓双全也来自四川省绵延无尽的大巴山脉,都是大山的孩子。他说,自己从小的志向就是当一名老师,所以高考时填报了师范大学,后来有幸考取了暨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也得以继续留在暨南大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他对李莎同学的青春选择之路怀有特别的情感,认同她的行为,敬佩她的勇气。

邓双全说,李莎是学生的榜样,是教育工作者的榜样,更是志愿者的榜样。支教,她选择了最偏远的三门镇;志愿服务,她选择了扶贫扶智,教育脱贫;做学生,他品学兼优,获奖无数;做老师,李莎虚心请教,认真思考,除承担两个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学工作外,还担任了班主任助理,并协助开展学校行政办公室工作。“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她瘦弱的身体?我想应该是‘心有大爱、全力以赴’的精神吧!”邓双全感慨道。

李莎同学自我评价时说的一句话,让邓双全最为难忘——“我一直相信只要足够坚忍,越是痛苦的东西才会让人更快地成长,坚忍是我最骄傲的品格”。作为新时代羊城青年先锋宣讲团的一名成员,邓双全希望宣讲团成员能够学习李莎同学乐观坚毅的品格、青年有为的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将李莎同学的先进事迹讲述好、传播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迪斌:

给讲求物质利益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

谢迪斌说,看完李莎同学的视频、音频,了解她的事迹后,心潮起伏。

他表示,李莎同学为脱贫攻坚战役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最美的青春“定格”在21岁零6天,为此他感到非常惋惜。“李莎同学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们对 ‘后浪’的各项要求,甚至超越了这个要求,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优秀研究生。”

同时,谢迪斌也表示自己非常感动。他说,李莎的事迹给讲求物质利益的人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对世俗的生活轨迹进行了一次提升,带给人们一种向上的力量。他说,李莎敢于担当,勇于实践,从她身上可以看出,她把为民族服务的雄心和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结合了起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知行合一”。 他认为,今天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都需要从李莎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谢迪斌说,长期以来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对青年一代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引导,培育出了像李莎同学这样的时代杰出青年。他勉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这个岗位的重要,同时,也勉励青年学生将自己的日常、学习和价值,与李莎同学做一次对比,找找差距,看看今后还有什么努力的方向。

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陈跃红:

李莎事迹成教材,熏陶广州学子

“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陈跃红表示,李莎同学把短暂的生命奉献给了教育扶贫事业,把21岁的青春定格在支教志愿服务的路上。广州教育系统在深切缅怀李莎的同时,更要深入学习她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在学习她的先进事迹中感召更多青年学子投身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在学习她的优秀品质中凝聚起决胜教育脱贫攻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力量。

陈跃红表示,在穷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李莎,对教育摆脱贫困有着深刻的理解,迫切希望以自己的经历和所学去帮助同样处在穷困环境中的孩子。扶贫先“扶智”,她初心不改、信念不移,在决胜脱贫攻坚中用青春热血践行初心使命,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我们还要学习她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陈跃红说,作为新时代青年,乐观向上、奋发有为是李莎的人生态度,也是她最可宝贵的人格特性。虽然支教之路充满艰辛,但在她的身上始终体现着积极、乐观、奋斗、拼搏的青春热情,充满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青春力量。

陈跃红介绍,全市教育系统将把李莎同学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素材,作为教育扶贫和志愿服务团队的生动教材,鼓舞和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和青年学子谱写广州教育的崭新篇章。

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孙柱:

将引导广大青少年以李莎同学为榜样

孙柱说,李莎同学出生在四川大巴山区一个农村家庭,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她的人生愿望就是要做慈善,成功后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走出去,及至终老的时候捐献器官。“可以看出,李莎同学不仅是个充满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的励志女孩,更是一个将个人成长发展融入国家建设事业的优秀青年。”

在孙柱眼里,李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2019年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广西服务队的光荣一员,深刻打下了“广东志愿者”的鲜明烙印。

“李莎同学对信念的无比坚定、对责任的主动担当、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为我们刻画了新时代优秀青年的光辉形象,值得每一名青少年学习和践行。”孙柱表示,学习宣传李莎同学先进事迹,广州共青团责无旁贷。接下来,将精心谋划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青年以李莎同学为榜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冲锋在前,真情奉献。他说,广州共青团还将引导广大优秀青年学子结对帮扶贫困地区青少年,发挥优势特长,助力脱贫攻坚,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反响

马钰滢(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主任科员)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李莎的这句话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她用行动点亮了大山中的希望火种,她的人生也因奋斗而得到了升华。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牢记教育的初心,让更多青年继承李莎的精神——小我融入大我,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人生篇章。

陈联俊(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李莎身上首先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出身不富裕家庭的她,通过奋斗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使自己的人生发光发热。回到课堂上,我们要把她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启发他们如何从平凡中造就不平凡。

陈康英(思想政治课教师代表、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副校长)

作为思政老师,我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学生像李莎一样有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民族,把目光投向时代和社会,不断从实践和人民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用热忱和奉献传递爱心,提升自我价值。

季文静(百姓宣讲员代表)

作为一名基层宣讲员,我要把李莎的先进事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下去,讲给我们的学生、同事和职工听,通过她的故事,鼓舞大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何道岚、林霞虹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骆昌威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苏琬茜

createtime=159421765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