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
斗门一养鱼户被老鼠咬一口,没处理,出大事……
2020-07-08 23:21 广州日报客户端

30岁的罗某是斗门某鱼塘的养殖人员,日前,他晚上投喂饲料时,被老鼠咬伤,没有及时消毒,第二天,他突然高热、头疼、眼红,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明显好转后,到中大五院感染病防治中心就诊。检查发现该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到21.0*10^9/L(正常人为125-350*10^9/L),流行性出血热抗体IgM阳性,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医院感染病防治中心联合透析中心、检验科、输血科等多个科室进行了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现已出院。

微信图片_20200708175704.jpg 

医院感染病防治中心感染病II科黄明星主任表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家属和野鼠等)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等啮齿类动物,其他如猫、犬和兔等动物以及病患早期亦可携带病毒,但患者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该病起病急,伴有发热(38℃-40℃)、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等症状,严重者还有似酒醉貌、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1.接触感染:被毒鼠咬伤或破损的皮肤及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被带毒鼠污染的尘土、污物而致病。

2.呼吸道传播:感染出血热病毒的老鼠的尿、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尘埃,形成气溶胶后被人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

3.消化道传播:食入被带毒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经过破损的口腔粘膜,病毒侵入机体而感染致病;

黄明星主任提醒市民,流行性出血热是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预防措施到位,能避免被病毒感染,而防鼠、灭鼠是消灭该病的关键,另外还要做好周围环境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饮用;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近期被老鼠咬伤或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姜鑫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曾焕阳


createtime=159422171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