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
广东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05-24 07:29 广州日报客户端


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昨天,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谈灼见、商国事,结合广东的实践经验,就完善疫情防控体系、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环保等话题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

长远部署疫情防控相关科研

李静海在发言中说,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言简意赅、部署全面,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等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和十分周全的具体安排,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一特殊时期的战略谋划与系统部署。

他表示,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疫情防控的应急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在推进应急研究继续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做贡献的同时,相关科学研究也逐步进入理性、系统和长远的部署。针对存在的短板问题和深层次问题,要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努力为以后更有效地应对类似公共卫生事件提升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进而系统加强人类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他认为,针对人类共同面临的这些重大挑战,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化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全球性科学组织和科学家共同合作应对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

国家应考虑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罗俊介绍,疫情发生后,中山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主动担当担责,第一时间加入广东战队驰援湖北,累计选派512名医护人员。500多名中大医护人员在湖北抗疫两个多月,无一人感染,全校师生5万多人至今也无一人感染。“中大医护的优异表现,得益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而我们6家高水平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及广州、深圳、珠海的支持。”罗俊建议,经过这次疫情大考,国家应考虑加大医疗卫生投入,譬如把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跟GDP挂钩。

疫情突如其来,中大各附属医院在初期医疗物资紧张、医疗收入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还积极向湖北捐款、捐赠医疗物资,体现了中大人精神。罗俊坦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客观上对教学活动造成影响,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上了思政和国际形势教育的重要一课,强化了青年学者们的家国情怀。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有望形成厚积薄发的局面。今年两会,罗俊在这方面提出建议,鼓励国家培养更多基础研究人才,加大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嘉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晓:

健康城市建设机制有待完善空间

作为从事城市规划建设25年的基层代表,张晓在疫情发生后一直思考城市规划建设与疫情防控的关系。张晓说,当前我国关于健康城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健康”的认识主要局限于环境和医疗卫生层面。“健康城市”是一个系统概念,当前中国在健康城市建设的机制上仍然有完善空间,空间规划中缺乏高危传染病应急内容。

针对“健康城市”建设,张晓提出5个建议,其中包括重构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关系,科学编制灾害应急规划。

张晓表示,编制灾害应急规划,科学规划用来应急的城市“储备”设施在平时也要能够低成本维持,达到“平战结合”的效果。这要求核心医院周边的学校、政府机关等设施,在设计时就应具有改装并征用为传染病隔离病房的能力,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城市防洪、抗震、人防等一系列城市危机规划。

她表示,建议第三方健康城市评审公司由城市政府委托,在立项之初介入,减少社会投资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何桂芳:

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山区致富增收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延误的工期夺回来,这是我和我们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推进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何桂芳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说。

他认为,要加快推进广清重(广清永段)高铁项目规划建设,并建议按民族地区铁路建设的支持政策,在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支持,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广清重(广清永段)高铁项目在“十四五”前期尽快动工建设。

谈及他作为一名村支书是如何全力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何桂芳将“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看作是他们山村的致富之道。“连阳四县属于典型是重点林业县,生产创收渠道单一,发展受限,家庭收入普遍较少,容易返贫复贫。”

何桂芳说,随着天然林全面禁伐等生态政策的落实,连阳四县积极引导林农主动放下“斧头”,变“砍树”为“看树”,变“看树”为“靠树”,主动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维持原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初步走出了一条契合山区农民致富增收、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子。

全国人大代表、揭阳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副主任陈旭斌:

让农村水利 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在发展任务上,陈旭斌指出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基层代表要起带头作用,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他还谈到要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让人深深感到全国一盘棋。”

作为一名从事水利水电技术的技术型专家,陈旭斌见证了农田水利工程体系逐步完善,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陈旭斌认为,将水利规划做到位、做扎实,理顺体制机制,加强人员、技术等多方面保障,将农村水利一张蓝图绘到底,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结合报告和自身专业,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三是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涝系统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筱虹:

打赢污染防治 攻坚战贵在“精准”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意味着在2020年对于环保工作丝毫不能放松。王筱虹坦言,作为一名“环保人”,自己最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环保问题。

在她看来,“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难点在如何做到“精准”。当前,“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除了需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全面掌握污染的种类、数量和来源,更加需要产生污染的企业落实好自身的主体责任。

她建议,要构建“分类+精细化”的环境管理模式,各地根据属地各类行业发展的特征和水平,科学合理地筛分出不同类别污染治理的重点对象,进而制定出“分类+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可操作性方案。此外,在法治框架下建立健全企业的环保考核体制,进一步落实企业在污染防治中的主体责任是“精准治污”的关键所在。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申卉、何道岚、廖靖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张影


createtime=159027657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