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
李清泉代表: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2020-05-24 17:59 广州日报客户端

“过去几个月,抗疫成了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保障师生安全外,深大还充分发挥科技抗疫的力量。”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介绍,深大医学部始终走在抗“疫”一线,深圳大学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天深医疗器械公司共同研发的全球首家单人份新冠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在疫情防治中也获得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吴奕光博士与合作公司还捐助了湖北总市值约70万元的“液体手套”……

2012年李清泉出任深圳大学校长,2018年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他表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将继续关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建议提高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创建“深圳高等教育特区”服务双区建设

“去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再次赋予深圳特殊使命,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根本在于人才竞争,最终要靠教育来实现。因此,双区建设能否取得预想成果,高等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推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服务深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继提出创建“湾区联合大学”的建议后,去年,李清泉又将创建“深圳高等教育特区”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写入建议,并建言粤港澳大湾区应与“一带一路”统筹布局联动发展。

“要以特区为依托,构建大湾区高校合作办学新格局,实现国际一流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汇聚;要以特区为枢纽,打造‘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以特区为试验田,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新范式。”李清泉高兴地看到,过去一年中,中央有关部门对其建议给予了积极正面回应。另外,在深圳给中央提出的政策期望、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施工图”中,给予深圳高等教育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高等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等举措对其建议均有吸纳。

发挥深圳高校“长子”作用

“要始终坚持办特区的初心,敢想敢干,改革创新,力争在‘双一流’建设中抢抓机遇、担当重任,发挥深圳高校‘长子’的作用,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服务双区建设。”

李清泉坦言,深圳大学正在发生变化,2019年,深圳大学在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正刊发表高质量论文4篇,实现“零的突破”。其中,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胡章立教授等人在《Nature》正刊发表论文,“发现植物全新的盐感应机制”这一基础性研究受到了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将在提升我国粮食和生态安全方面蕴含重大战略意义。

此外,作为特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重镇,深圳大学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其中,港澳基本法中心和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服务于“一国两制”国家战略,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深圳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学院等筹建工作也提上日程。

2020年初,深圳大学制定了《深圳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方案》。李清泉表示,“为实现这一新使命,我们将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发展、治理能力等领域‘从高原攀上高峰’。”据悉,5月14日晚,ESI更新了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2月29日的统计数据。相较于今年3月发布的上期数据,深圳大学全国排名提升到第64位,全球排名前进了118位,成为全国进步“最快”高校。

为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发声

李清泉表示,今年两会他将持续关注高等教育问题,推动在深圳建立“高等教育特区”,推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服务双区战略,服务一国两制,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坚强支撑。同时,他还将建议通过高水平大学建设,吸引港澳青年来深学习,增强港澳青年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

作为一名来自地方高校的代表,今年,他还将聚焦“提高地方高校办学水平”。李清泉提出,地方高校占据了国内高校总量的九成以上,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深圳大学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强劲支撑,但是,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的投入还需要大力加强。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的财政投入和办学自主权与中央部署高校差距逐渐拉大,十分不利于地方高校的人才引进和发展。他表示,“国家、企业、产业的竞争最终都会落到人才竞争,高等教育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一流地方高校建设,才能培养出更多服务中国经济社会的一流人才,才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

文/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方晴
图片由深圳特区报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赵小满

createtime=1590314348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