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
好文|素颜是镜子,照见你内在的妆容
2019-12-15 20:18
摘要:素颜与否是个人选择,它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你内在的妆容。

原题:素颜释放着怎样的信号


昆凌晒过的一张素颜照使网友吵架了。照片里昆凌五官依旧精致,只是脸上多了许多雀斑。“这样也能做‘天王嫂’啊”“太夸张了吧,我不太能接受”“这么多斑怎么不遮一遮”许多网友对照片里的雀斑很是嫌弃。

也有另一种支持她的声音:“素颜不是也很美吗?只有妆容精致才好看?”“好爱这种自信的女孩,自信又大方!”“只是相机特效的‘雀斑妆’,干嘛要这样攻击别人的外表?”

之前,在综艺《哎呀好身材》里张天爱也曾素颜出镜。节目观察室内的王菊看到后惊呼,只有当自己放弃社交时,才会素颜与人交往。而其他男嘉宾却都意见不同,认为素颜很值得赞美,特别认可这种选择。

素颜到底传递什么信号?是否选择素颜,人们潜台词又是什么呢?

“我在图纸上把每一个细节画到极致,却没时间给自己画个眉毛”。三七今年大二,读建筑专业。开学第一周,每天在工作室奋斗到凌晨3点。忙到深夜才能回宿舍的她,打扮的欲望完全被睡意打败了。穿搭、美妆等时尚信息一手掌握的三七,却依旧每天活得“粗糙”。“有画眼线的时间,我选择补觉”。

相较于日韩女性可能一整天不出门也会化妆的认真态度,在我们身边,许多女生陷入繁忙的生活节奏时,会放弃精致形象,优先拯救自己的睡眠。

“对着学校里熟悉的那几张脸,完全提不起兴趣去化妆。能洗个头再去上课够给面子了。”小菁在成都上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她,却不是一枚标准文青。1.74米的身高,“生人勿扰”的气场,给人留下酷女孩的印象。当问到她平时素颜的理由时,“我懒”和“这里不值得”是她的回答。小菁选择素颜的背后是对所处环境不满的表达。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博士王玮认为,素颜看上去是“脸”上的事,但反映一个人内心的想法,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自己。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重的东西,都需要去实现和满足。或许对于三七来说,现阶段对于把学习安排妥当优于对外表的看重。对于自恋型人格来说,当所处环境不佳时,会表达出对环境的隔绝和不满,通过贬低所处环境来维持自我。”

今年大四的孟孟是个“美丽战士”。为了有个更好看的侧颜,孟孟两周内拔掉4颗智齿,牙套一戴就是3年。“上个暑假我割了双眼皮,拆线第二天,戴着墨镜坐20多个小时火车回家”。

孟孟追求的是更高标准:不化妆,但有一个尽可能完美的素颜。

王玮博士称,每个人在最深层次存在一个最真实的“自我”,但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被养育者、老师和朋友等外界因素影响着塑造一个“自我”,而它往往已经与本身的“自我”相差甚远,这时形成的就是应对环境的结果——“假我”。

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被各种文化理念灌输“美丽形象很重要”的观念,忘记“自我”,有人就会通过改变自身的外表去满足 “假我”的需求。

在职场打拼4年的旭旭眼里,化妆是标配,素颜是不专业。“化妆能提升气质,在商业沟通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和穿衣需要得体是一个道理。如果对接时对方连自己的外表都没打理好,是不会被我信任的。” 进入职场,选择素颜与否似乎已无关好恶,一句“工作需要”就要求人务必戴好那张最适合出现在职场的面具。

而当问到同公司入职7年自称“直男”的HR大羊怎么看时,他沉默着思考良久,回答了一句:“都可以吧,我没注意过这方面。”而作为同事的旭旭听了这个回答,只能无奈地在旁边挑了挑眉毛。

王玮博士称,在对外貌问题上,女性和男性的注意程度不同。或许是受到性别原因或文化的影响,女性更偏于贬低自己的外貌,而男性则更倾向于优化自己的外貌。

有研究表明,在对常人眼里已经很瘦的女性调查时,仍有40%的人觉得自己不够瘦。而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或许就是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否定意识,它们的存在,使得有些女性难以接受自己的现状。

从结果上看,也许不停努力地让自己更瘦更美,会帮助她们成为外表更完美的自己,但这也会让她们逐渐远离真实的“自我”。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脆弱与无能,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来爱。永远对自己不满意的女孩子,或许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严苛的外界要求,当过多有条件的爱施加在成长过程中,会让自己难以接受现状,不断按照社会大众的指示修正自己。

素颜与否是个人选择,它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你内在的妆容。


来源:王晓雨 | 中国青年报
图片说明:素颜与否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图文无关)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胡俊
联系我们:lilunbu@gzdaily.com

createtime=1576412302385